Intel’s news source for media, analysts and everyone curious about the company.

庆祝 1 亿片 EyeQ® 芯片上路驰骋

高效、可扩展且久经考验的 EyeQ® SoC 是 Mobileye 所有业务的大脑。迄今为止,EyeQ® 的总出货量已突破 1 亿片。

 

庆祝 1 亿片 EyeQ® 芯片上路驰骋

 

1 亿是一个巨大的数字。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到 1 亿英里,全球三个最大城市的总人口数量也不到 1 亿。而如今,EyeQ® 系统集成芯片(SoC)的总出货量已经突破了 1 亿片,换句话说,有近 1 亿辆汽车搭载了 Mobileye 的技术。毫无疑问,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巨大成就,同时也是让 Mobileye 回顾过去的绝佳机会和让 Mobileye 充满信心迈向未来的坚定缘由。

 

什么是 EyeQ®

EyeQ® 是一款与众不同的芯片。Mobileye 的 SoC 家族不仅能够提供强大的处理能力,还融入了应用驱动的设计理念,而这一切都为了同一个目标:提供先进的出行解决方案。

EyeQ® 具备效率高、功耗低、算力利用率高的特点,并采用了精密度高、经济性强的封装技术。EyeQ® 庞大的装车量、严苛的标准和在极端温度下运行的能力,都向我们证明了它的实力。此外,EyeQ® 还具备广泛的可扩展性——它是 Mobileye 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乃至更广泛业务的大脑。

简而言之,EyeQ® 是一款推动出行变革的处理器。

 

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到 1 亿英里

 

EyeQ®:辅助驾驶技术的领导者

Mobileye 于 2004 年推出了初代 EyeQ® 。17 年后的今天,EyeQ® 已经迭代至第五代。目前,超过 30 家世界领先的汽车厂商选择了 EyeQ®,市场上已经有超过 300 个车型搭载了基于 EyeQ® 芯片开发的辅助驾驶功能。

更重要的是,搭载 EyeQ® 芯片的汽车数量正在加速增长。2014 年,EyeQ® 全年出货量为 270 万片,而到 2020 年,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芯片短缺的影响,EyeQ® 的出货量仍达到了 1930 万片,同比增长 10%。而随着市场对辅助驾驶技术需求的不断增长,Mobileye 预计这些数字将会进一步增长。

 

1 亿已超过全球三个最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之和

 

EyeQ®:推动自动驾驶变革

辅助驾驶有望大大提高当今道路的安全性。但对基于 EyeQ® 打造的可扩展出行解决方案来说,这只是起点。

利用源自 Mobileye 自动驾驶汽车开发项目的 L2++ 技术,Mobileye SuperVision™ 充分释放了 EyeQ® 的实力,Mobileye Drive™ 自动驾驶系统和 Mobileye 最近发布的自动驾驶出租车(Robotaxi)则借助 EyeQ® 的优势进一步推动着自动驾驶的变革。

 

1 亿辆汽车的占地超过了纽约市的土地面积

 

EyeQ® 是 Mobileye 自动驾驶技术之所以与众不同的创新之核,它将真正冗余(True Redundancy™)传感解决方案、道路信息管理(REM™)AV 地图技术、责任敏感安全模型(RSS)相整合,为商用车队的安全行驶保驾护航,为基础设施勘测和智慧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数据服务提供支持。

总的来说,Mobileye 所做的一切,都在 EyeQ® 上运行。它如此高效、始终如一地发挥作用并被大规模采用,它也凸显了 Mobileye 在过去二十年中所取得的非凡成就。

 

1 亿辆汽车连在一起可绕地球 11 圈

 

 

关于 Mobileye

英特尔子公司 Mobileye 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(ADAS)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,在计算机视觉、机器学习、数据分析、定位和智慧出行方面处于领先地位。Mobileye 的技术能够让乘客的出行更加安全,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,保护生命,并且凭借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能力革新驾驶体验。Mobileye 专有的软件算法和 EyeQ® 系列芯片通过对视野进行详细分析来预见与车辆、行人、骑车人、动物、碎片和其它障碍物可能发生的碰撞。Mobileye 的产品也能够探测道路标记,例如车道、道路边缘线、障碍物和类似物体;识别并辨认交通标志、方向标志和交通信号灯。使用路网信息管理™(REM™)技术,能够创建包含本地可行路线和视觉标志的路书™(RoadBook™),为自动驾驶的明天做好准备。

关于英特尔

英特尔(NASDAQ: INTC)作为行业引领者,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,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。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,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,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。通过将智能融入云、网络、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,我们释放数据潜能,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。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,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 newsroom.intel.cn 以及官方网站 intel.cn

©英特尔公司,英特尔、英特尔logo及其它英特尔标识,是英特尔公司或其分支机构的商标。文中涉及的其它名称及品牌属于各自所有者资产。